本港出現開學後首宗兒童流感死亡個案。一名13歲女童在感染乙型流感後,併發腦病變、心肌炎及休克,日前情況轉差,不幸病逝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指今年夏季流感疫情嚴峻,若持續至11月,可能與冬季流感疊加,令情況更為嚴重。他呼籲市民,特別是兒童、長者、長期病患者及高風險群組,在人多場所應佩戴口罩,並盡快接種流感疫苗。
徐樂堅今(14日)在電台節目上表示,對發生死亡個案感到難過。他指,留意到同級有3位同學出現輕微流感跡象,但無需入院,學校亦未出現流感爆發情況,中心將繼續對校方進行醫學監測,密切關注學校狀況。
疫苗涵蓋甲型和乙型流感具防護作用
徐樂堅解釋,無論三價或四價流感疫苗,均已涵蓋甲型和乙型流感,具防護作用。疫苗的保護期約9個月至1年,因此需每年接種。部分嚴重個案可能與患者自身狀況有關,具體原因需由醫生進一步研究。他強調:「每年均會出現部分嚴重個案,常見於兒童及長者,因此並非異常現象。」
他進一步指出,目前正值夏季流感期,今年至今已錄得10宗兒童嚴重個案,成人個案則有177宗,其中約八成屬甲型H3N2病毒株,15%為甲型H1N1,其餘少部分為乙型流感。
相關新聞:本學年首宗兒童流感死亡個案 13歲女生病逝
9月至今錄得390宗學校爆發個案
徐樂堅表示,自9月開學以來,流感爆發個案大幅上升,截至昨日共錄得390宗學校爆發個案,主要涉及中學及小學,影響人數超過3,000人。過去4星期,平均每周錄得約70宗爆發個案,較今年年初冬季流感高峰期的每周15宗顯著增加,反映今年夏季流感疫情極為活躍,必須正視。
他分析,今年夏季流感疫情嚴峻的原因,包括距離上次接種疫苗已有一段時間,以及開學後學生聚集機會增加。根據以往數據,夏季流感並非每年出現,過去10年約有5年出現夏季流感,且多數發生於7月至8月,今年在9月甚至10月仍出現夏季流感,實屬罕見。由於今年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於9月22日才展開,面對的挑戰較大,希望能盡快推進疫苗接種工作。
過往香港夏季流感期最短為6星期,最長可達3至4個月。今年夏季流感至今已持續6星期,疫情仍活躍且未見封頂,預料未來4星期情況將持續活躍,並可能延續至11月。屆時天氣轉冷,若夏季流感與冬季流感疊加,感染人數可能上升,疫情或更為嚴重。
正商討盡量提早安排學校外展接種
徐樂堅透露,流感疫苗接種計劃自9月22日啟動以來,已有約2,300間學校報名參與外展接種活動,佔全港學校總數的99%。其中超過1,330間學校將於10月底或之前完成外展接種,佔學校總數58%;整體而言,超過2,140間學校預計於11月底前完成,佔全港學校總數的93%,進度較去年加快。目前已有約300間學校完成外展接種活動。因應夏季流感疫情及學校爆發個案上升,當局正商討盡量提早安排外展接種。
徐樂堅指,全球流感季節正在變化,例如日本於10月已發現冬季流感提早發生,可能是受新型冠狀病毒病(COVID-19)影響。未來或需大幅調整疫苗接種時間,但在缺乏科學依據前,仍沿用現行做法,北半球於9月、10月開始接種,香港則於10月啟動疫苗接種計劃,以應對冬季流感。
相關新聞:
13歲童流感亡響警號 接種疫苗刻不容緩
13歲女生乙流病逝 政府 : 敦促學校在可行情況下 提早安排接種疫苗外展活動